女村官在线山丹丹助学西部女性网 → 西部女性网旧站入口
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今天是:
  当前位置:主页 > 我们的项目 > 流动妇女儿童发展 > 蒲公英快报 >
女童那点事------以蒲公英儿童为例
2012-12-27 16:39 作者:张海琴 来源:研究会 浏览次数: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潭娣是来家园的第一批孩子,也是众多喜欢家园的孩子之一。我关注她是因为她脸上的伤。她的脸上总有伤痕,旧的刚好,新的又来,是被抓的那种。我叫她到一旁问,她不以为然快速的说“我小妹妹抓的。”在晚上下班时多次遇见谭娣,的确,她总是抱着一个不足一岁的女孩在村里转。但有几次,都发现她又领着一个刚会走的男孩在转,我奇怪,就问“领谁家的小弟弟呀?”谭娣回答“是我叔叔的孩子。”渐渐地,跟谭娣关系好了,知道了她家更多的事。谭娣在家排行老大,十二岁,下有三个妹妹,还有一个妹妹生下几天就送给亲戚了。爸爸妈妈开一家小百货店维持全家老小生活。在家园,谭娣常常给志愿者的感觉不快乐,爱生气。她告我说妈妈常吵她,而且无缘无故的吵,有时候还打她,要是考试成绩不好那就更别提了。看到同学们有漂亮的衣服,还有零花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她特别羡慕,可她不敢问妈妈要。到了晚上,常听到爸爸妈妈吵架,有时候吵得很凶,还打架。爸爸骂妈妈没本事,说要离婚;妈妈哭着说是爸爸没本事,生小孩是男人决定的。每当这时,谭娣都无法入睡,吓得不敢出声,倒是小妹妹的哭声响起,爸妈的争吵声才会停下来。谭娣于是有了自己的办法,遇到爸妈吵架,即使小妹妹没有哭,她也会想办法把小妹妹弄哭,阻止爸妈争吵,甚至打架。她说她这样做是不愿意自己的爸爸妈妈离婚。再后来,奶奶把叔叔的孩子带来,放在她们家养,说这样妈妈就能生个弟弟了。
      谭娣很瘦,但在家能帮大人做很多事情,带弟弟妹妹、帮大人做饭,有时候还看店,她的帐算的很快。
      谭娣有时候也很厉害,特别是同男生发生矛盾时,有两次,为了一点小事,她狠狠的追打男生,还将其中一位推倒在地。若不是亲眼所见,没人能相信瘦弱的她能爆发出这么大的力量。奇怪的是,占上风的她自己哭的倒很是伤心。事后我问她原因,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委屈。”末了,谭娣反过来问我“老师,你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我说“生的是女孩,女孩男孩我都喜欢。”“你骗人,当妈的都喜欢男孩……”
      *孤独的莎莎*
      这是一个特别漂亮的小女孩,看见她是在6月的一个中午,我们在村里找吃饭的地方,路过一家蒸馍铺,小女孩蹲在门坎边,一头金色的头发、小脸粉粉的,眼睛大大的透着一丝恐惧,一看便知应该是个回族女孩。我在心里叫她莎莎。借着买她家的馍,顺便跟莎莎的妈妈聊了几句,知道她的确是回族,从甘肃偏远的农村来,她卖蒸馍,丈夫在工地干活。一儿一女,儿子小学三年级,他们带在身边,女儿刚从老家带来,又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见这么多的人,胆小、害怕。这以后的一周,我们每天都要在她家买蒸馍,一来二去,我们熟悉了许多。我告诉她离她们不远的地方有个“蒲公英家园”,莎莎可以去那里玩或看书,免费的。女主人用我们不太懂的家乡话问孩子,是否愿意跟我们去,莎莎摇摇头,赶紧抓住妈妈的衣角。我们又说,哥哥放学可以带她来,或请妈妈抽时间去一下,可以看看。妈妈答应,尽量抽时间去。
      一天下午,妈妈穿着工作服,裹着头巾,带着莎莎来了,我们带着母女俩在家园看了看、转了转。妈妈高兴,愿意让莎莎在家园玩,自己要赶回去做事,莎莎不愿意,又匆匆跟妈妈走了。以后,莎莎的哥哥带她来过几次,快考试了就没有再来。原因是莎莎太依赖哥哥,哥哥怕影响自己的复习,考不好试。
      莎莎是没满一周岁时,父母带着哥哥离开老家到西安谋生的。哥哥在西安上的幼儿园、再上的小学。莎莎跟着奶奶、爷爷在老家。因路途远,来回花费大,莎莎的父母这期间只回去过二、三次,每次在老家停留也不足一个月时间。说到为什么没有带莎莎早点出来,妈妈说花费太大,交房租、水电费、给老人寄等等,挣那点钱供不起两个孩子,这次咬咬牙,让7岁的莎莎来西安,就是想再困难也打算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的。
       暑期到了,对于像莎莎这样的情况,我们希望在暑期给她辅导一下功课,多陪伴孩子,希望她开学时能顺利入学,融入到孩子当中。当我们带着这个想法来到莎莎妈的馍铺时得到的消息是,莎莎跟哥哥,让爸爸带回老家了!妈妈告诉我们,放假了,这里太热,孩子受罪,回乡下凉快的多。莎莎开学只能在老家读书了,因为没有上过幼儿园,这里的学校不收,他们也没钱交高额费用。妈妈还强调说,莎莎想回到奶奶爷爷身边,不愿意在这里呆……
      *我要看书*
      书香列车开进社区,车还没有停稳,就有孩子围上来,这是每次都有的让人欣慰的画面。有一次,车停稳后,有个看上去穿着不很干净的小姑娘,蹲在一个箱书前,目不转睛的看着那些色彩斑斓的书。看她年龄小,我问她“想看书吗?孩子”她怯怯的看着我,不说话。“你几岁啦?”“谁带你来的呀?”看她明显的不足六岁,也不知哪个粗心的家长没有守在孩子身边,我有些担心。正在这时,一个穿着黑色装山装爷爷模样的人走了过来,“胡跑啥呢!”他操着方言边吵孩子边去拉孩子准备离开。可小姑娘竟然一动不动,仍旧蹲在那里,不说话。爷爷急了,用了很大的劲,将孩子拉了起来,这是小姑娘哭了,小小的声音,但很难过的样子。“孩子想看书,你可以借一本给她看。”我们工作人员赶快解释。“女娃家有啥看的。”爷爷又准备拉孩子走,小女孩依旧哭,不愿离开。“您是孩子的爷爷吧?”工作人员问,“外爷”他闷闷的回答。“我们每周都来,这里看书不用花钱,只要自己挑选一本,登记一下就可以,你看, 这都是来看书的同学,小孩子需要大人陪。……”外爷犹豫了,“我们志愿者也可以帮你。”这是外爷才低声说“我不会写字。”“没关系,你先带孩子选书。”这时,已有志愿者前来帮忙,帮爷孙俩借书、陪孩子读书。整整一个多小时,孩子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聚精会神,还开始跟着书上故事情节起伏表情丰富了许多,不时跟志愿者对话,最后有了开心的笑容。外爷不知是什么原因,蹲在离孩子较远的地方等着。我们试图跟他多聊聊,他不太开口,只说这个外孙女没人带,让他从老家来带带。小姑娘当天早上看书看了很久,才不舍的跟外爷离开了书香列车。临走,我们特意反复说欢迎他们下周再来。可几周过去了,再也没有见到小姑娘的影子……
      *丫丫的小尾巴*
     10岁的丫丫第一次来看书,带着一个看上去只有5岁的小男孩,她说是她弟弟。我们跟她讲她太小,能不能让妈妈或爸爸带弟弟来看书,她一听,急了,说“老师,平时就是我带弟弟呢,我弟听我的话。我不让他捣乱。”我们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再细了解,果然,丫丫三年前就开始带弟弟了,从抱着弟弟到领着弟弟学走路,再到到哪里玩都带着弟弟,几年下来,她已经习惯于这种课外生活。在读书现场,有时她会选择一些书,给弟弟念,不会的时候就问老师;有时她又会狠狠地训斥弟弟,甚至打弟弟,她嫣然一副妈妈的样子。但她对弟弟凶狠的样子,又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丫丫内心深处的一种无助、一种早熟、一种压抑。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有些无奈:坚持六岁以下的幼儿须有家长陪同的规定,像丫丫这类的喜欢看书女孩子一定是不能前来的-----他们的家庭需要她辅助妈妈带更小的孩子。我们只有妥协,请志愿者或老师们多操一份心,避免一些意外事情发生。
      * 我为什么生在这样的家庭*
     说话的是一个11岁的女孩,她已经不止一次问老师、问同学、问咨询师、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了!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还以为在当今物欲横流,希望“我爸是李刚”的年代,这个叫小花的女童是因为家庭的贫困发出的不解之声呢。了解了她的身世,不得不佩服小花。
      小花出生在陕北一个小县城,她出生时已经有一个大她近十岁的哥哥了,按说一儿一女是县城许多家庭最满意的家庭模式了,可她的出生并没有给她带了成长的快乐,因为她是妈妈同另一个男人生的她。随后原先的家庭解体了,妈妈嫁给了她的亲爸爸。然而,在她的记忆里,家里没有过安宁的日子,父母打架、吵架是常有的事,而且每次的结果都是小花被妈妈或爸爸狠狠的揍一顿,被说成是“多余的死女子”。后来父母离婚了,但没有分家,仍旧在一起,打骂依旧。分分合合几个回合,最终他们还是分开了,她被判给了爸爸。小花当时虽然难受,但想想今后家里没有争吵了,她还是心理暗暗庆幸。但事与愿违,爸爸虽然爱她----她能感受到,但爸爸生硬的态度、沉闷的心思让她压抑,总处于惶恐之中。妈妈常来看她,给她买衣服,妈妈还跟爸爸商量,想让小花跟自己过,当然,爸爸没同意。小花心理还有些温暖。可是好景不长,爸爸妈妈各自又成家了,各自又带来了孩子,从那时起,在爸爸家里也不自在了,她总被新妈妈训斥,特别是新妈妈跟爸爸吵架,也总拿她说事,她稍有解释,新妈妈跟爸爸就会吵得更凶,所以她学聪明了:每当他们吵架小花就保持沉默。可她不说话也没有带来什么好处,被骂成是“你哑巴啦!”妈妈跟新爸爸到南方去了,很少再来看她,只是临走时给她200元钱,悄悄给她办个卡,让她仔细着花。现在,小花想到妈妈那里去,已经悄悄跟妈妈联系,可妈妈骂她不懂事,为难当妈的,听得出妈妈接她电话总是急促的样子。
      现在,小花除了总是问“我为什么生在这样的家庭”,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她又有了一个最大心愿:快快长大,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老师们也说,这个孩子很懂事,学习特别好。我们看到小花,瘦瘦的样子,黄黄的小脸,眼底下泛着青色......
      #关于女性话语摘抄#
      墨西哥有句谚语:家不是建立在土地之上,而是建立在女性之上。
      外国谚语:最好的学府是母亲的膝头,母亲的膝头就是民族的学府。
      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
      母亲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再现自己的过程,是教育自己和检验自己人格的过程。
      上帝之所以先造男人,并不是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成男人这个试验品后才去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后,上帝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她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女人!
       没有一种男女平等的理论是中国妇女最后被剿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女性既然承载如此重任,女童也是将来的女性,是推动地球的手,为什么她们的那点事就难以解决呢?
                 

    为保护儿童的权益,本文中所使用的名称均为化名,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本文引用地址:  
上一篇:又见和谐, 一个实习生的见闻
下一篇:“关爱女孩,共营温暖家庭”--------童缘资助项目社区宣传活动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发表评论
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同级栏目
最新专题
十六日行动——培华女
十六日行动——培华女子学院性别平等讲座
    2017年11月23日晚,在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卓越班讲座上,来自西安工业大学教授、陕西 详细信息>>
三线战友姐妹情
三线战友姐妹情
     详细信息>>
首 页 | 我们的机构 | 我们的项目 | 社会关注 | 研究交流 | 电子数据库 | 图片库 | 旧版入口 | 收藏本站
 
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 版权所有 如引用本网站内容,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站长统计